多地通報氣溶膠傳播導致感染!怎么防?
原標題:氣溶膠傳播“飄忽不定”,戶外公共場所應戴口罩。
4月12日,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發布緊急提醒,該區一居民未戴口罩在室外挖野菜,被同時在此停留的未戴口罩的無癥狀感染者感染新冠肺炎。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判斷,為氣溶膠傳播所致。
此前,寧波市疾控中心于4月10日晚發布消息,通報當地一例確診病例自駕車進入某地下停車場(車窗打開,未戴口罩)。同期還有兩例新冠肺炎留在停車場沒有戴口罩,存在氣溶膠傳播導致感染的可能性。
早在2020年2月8日,上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上,衛生防疫專家就表示,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與其他傳播途徑相比,氣溶膠傳播似乎更加“飄忽不定”,這與氣溶膠的特性有很大關系。
氣溶膠可以飄得更遠,造成遠距離傳播。
氣溶膠是指直徑為0.001―100微米的微小顆粒系統,其中固體或液體顆粒懸浮在氣體介質中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省廳共建的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春啟教授解釋說,就像吸煙產生的煙霧一樣,在空氣中久久不散,有時即使看不見也能聞到煙味。
新冠肺炎,直徑約為0.1微米,可附著在失去水分的灰塵、液滴或液滴核上,以氣溶膠的形式在空氣中擴散,即氣溶膠擴散。
“質量大的水滴和灰塵很快就會落到地面,質量小的水滴在空氣中幾乎不會下沉。而且液滴核內的新冠肺炎有蛋白質膜殼保護,可以長時間保持活性。因此,氣溶膠可以飄得更遠,造成遠距離傳播?!标惔簡⒄f,這是氣溶膠傳播具有隱蔽性的原因之一。
很多行為都會產生氣溶膠,如呼吸、咳嗽、說話、吐痰、嘔吐、排便(用水沖洗)等。醫學實驗室和其他人員在接觸患者的血液、尿液、糞便和其他樣本時也會產生氣溶膠。氣溶膠的產生方式有很多種,這也給氣溶膠的傳播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隱蔽性。
推薦閱讀